為落實國務院印發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家科技部聯合國土資源部、環保部、農業部、中科院制定發布《落實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撐工作方案》(簡稱《工作方案》)。近日,國家科技部主管農村科技、社會發展科技工作的副部長徐南平院士詳細解讀了《工作方案》。
問:《工作方案》制定的思路和目標是什么?
徐:《工作方案》實施思路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為指導,以形成區域土壤污染防治技術方案和土壤修復產業化路徑為目標,以國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為載體,強化土壤污染防治科研頂層設計,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協同實施各類土壤污染防治科研活動,提升科技創新在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工作方案》主要目標包括:一是厘清重點區域土壤污染機理與風險水平,重點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及西南地區土壤污染源匯機制、驅動機制、風險水平及精準治理“靶位”,為污染治理提供科學依據。二是攻克污染立體監測與治理關鍵技術,強化天地一體化立體監測技術與土壤監測網絡構建技術研究,研發與示范一批污染土壤治理關鍵技術與裝備。三是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污染區治理技術方案,以農用地、建筑場地、礦山土壤等綜合治理為目標,促進治理技術、政策、管理等協同創新,形成具有區域特征的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與技術示范區。四是加快土壤治理修復技術轉移轉化,重點推進以環保為主導產業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等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
問:《工作方案》明確的主要任務和措施有哪些?
徐:《工作方案》明確6個任務,分別為:土壤污染形成機制研究、土壤污染監測與風險評估技術研究、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技術研究、污染土壤治理系統性技術方案與示范、土壤污染防治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推動土壤污染治理科技成果轉化。
為此,《工作方案》提出4項政策支撐和機制保障措施,一是把環境保護作為重點科研任務納入《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協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研究與示范;二是實施“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和“廢物資源化”等重點專項,加大對土壤污染防治的科技投入;三是開設國家科技計劃報告制度“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撐專題服務”,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的土壤污染科學問題;四是支持多邊和雙邊土壤污染防治國際科技合作,加強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交流與合作。
問:現階段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何成效?
徐:針對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防治,科技部會同湖南省集中支持金屬資源綠色開采、清潔冶煉、重金屬污染治理等協同科研攻關,研究重金屬全過程控制技術方案,累計投入科研經費近3億元。
重金屬污染土壤植物修復技術快速發展,形成系統性技術方案。比如,在廣西自治區環江市1280畝砷鉛鋅污染土壤植物修復中,采用蜈蚣草等超積累植物與桑樹、甘蔗等農作物而間作治理砷污染土壤的技術方案,每畝每年直接投入約0.5-1萬元,桑樹和甘蔗砷含量年均降30%以上,年收益為400-1000元,3-5年可修復達標。該技術已推廣到云南、河南、湖南、北京等地。
此外,固化穩定化、氣相抽提、焚燒等工業場地修復技術設備,以及石油與農藥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等研究,也取得顯著進展。
問:請問“十三五”環?萍脊ぷ饔惺裁粗攸c部署?
答:“十三五”期間,按照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要求,科技部在環保領域優先啟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污染成因和控制技術研究”“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研究”3個重點專項。
此外,“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科技重大工程立項建議已通過審議,“土壤污染防治”、“廢物資源化”兩個重點專項也將盡快啟動!巴寥牢廴痉乐巍睂⑦M一步集中解決不同污染類型土壤修復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培育土壤修復技術產業;“廢物資源化”重點專項,則將重點支持典型工業固廢規;门c污染控制、廢舊產品清潔高值再生利用等。